【宣教士關顧】搬遷如何影響TCK身分認同

【想一想】

神設計我們生活在群體當中,需要被他人認識,也需要認識他人。
當TCK跟著父母搬家到世界的另一頭,生活一切歸零,會發生什麼事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在傳統上,一個人的身分認同是如何形成的。

 

【傳統個人身分認同的形成】

對正在發展的孩子來說,家庭、社群、地方如同搭帳篷時的營釘,有固定的作用。
孩子在家庭、社群、地方所營造的小小帳篷裡,學習生活如何運作,同時家庭、社群和地方也是一面鏡子,反射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在社會上如何被定義。

家庭:我有被注意?我可以做選擇?我可以表達情緒?
社群:我是群體一分子?我可以被認識?某些事情可以做好?
地方:我是有能力生活的?我屬於這裡?

 

【困擾無數TCK的問題】

然而,TCK沒有穩定的營釘,生活隨著父母到處搬遷,帳篷不斷發生變化,「我要怎麼樣才能找到歸屬感」、「家在哪裡」、「我要怎麼建立長遠的人際關係」困擾著無數的TCK。

 

【搬遷深刻影響TCK個人身分認同的形成1】

在任何搬遷中,相比於社群、地方,家庭往往是最穩固的單位,這常成為TCK對家的定義(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新的地方、新的社群,孩子需要重新學習生活如何運作、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在新的社會上如何被定義。

【搬遷對TCK帶來好的影響】

家庭:我是被認識的、我可以選擇喜歡的事物、我可以安全表達情緒
社群:我不孤單,我是群體一分子、我所相信的價值觀和過去相同、適應力超乎想像得順利
地方:我有能力學習新事物、我對生活很感興趣、我有適應力

 

【搬遷對TCK帶來壞的影響】

家庭:我不應該哭、我不能選擇想要的事物、我一點都不重要
社群:沒人認識我、我不屬於這裡、我是受害者
地方:我什麼都做不好、我對生活不感興趣、我沒有家

 

【結論】

人格是每個人的故事——不只是TCK的故事。
或許你的人生中曾經某個營釘不穩固,鏡子無法準確地反射你的身分。
但願在基督信仰裡,所有人的故事都能化為祝福的力量,成為恩典流通的管道。

參考資料:《第三文化小孩:在世界之間成長的經歷》第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