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市公司都這樣做,那我們呢?】-陳維恩牧師(Radius Asia總幹事)

◉作者/陳維恩(現任Radius Asia宣教訓練中心總幹事。2009年全家人千辛萬苦到南太平洋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的一座小島上,進入原始部落中服事當地的Biem族。)

◉文章出處/Radius Asia 月刊,2021/3月份
◉圖片來源/https://reurl.cc/ra30Kk

上個星期我和一位在台灣長大的外國朋友聊天,他現在是一間顧問公司的老闆。他的公司提供國際企業服務,當要外派主管到台灣或是亞洲之前,提供跨文化訓練,確保員工的適應跟公司的運作。他說,因為疫情,去年一整年下來,台灣是亞洲少數經濟反而有正面成長的國家。雖然現在疫情還繼續,但是他非常的忙碌,因為有無數的國際公司正積極的把他們的員工,從美國和歐洲外派到亞洲。

我們聊起來之後,他一聽到我的事工是文化宣教訓練,馬上又興奮又認真的問我,「你們有沒有訓練這些要出去的宣教士,有關文化和世界觀的準備?」我跟他分享Radius的訓練內容,不只有在語言上面的學習,也有文化調查、世界觀分析,以及一些基本人類學的準備。我們兩個越聊越興奮,開始交換書單。這位老闆跟我說,現在的大公司都非常清楚,在外派員工之前,一定要提供文化訓練,目的不只是要他們的員工能夠適應跨文化的環境,而是這些被外派出去的高階主管,如果無法洞悉當地文化,他們也沒有辦法跟當地的職員和下屬溝通,傳遞公司的需要,這會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獲利、財報甚至股價。

這位外國朋友在台灣居住多年,看過無數的西方宣教士來來去去。他特別跟我說:「你一定要在這些亞洲宣教士出去前,提供完整的文化與世界觀分析的訓練,甚至要比商業外派所提供的訓練更完整,因為宣教士要傳遞的信息更為複雜,需要有更全面的準備。」

有太多的時候,我們天真地認為,只要有一顆愛主的心,領受一個呼召,我們就可以走到地極做宣教士。是的,我們或許可以「走出去」,但是我們能夠走到終點,「完成任務」嗎?有一些宣教策略,很粗糙的直接複製當地文化成功的事工模式,認為一個成功過的S O P,在全世界都能適用。還有一些宣教差會,因為現在年輕人不願意委身長期宣教的模式,就將語言和文化學習的要求降低,甚至拿掉,改以社福、戲劇、影片、服務的方式來做主導,用短宣的模式與時間來做長宣的事工。這些事工不是不好,有時間限制的短宣隊,還是可以有功能,但未得之民需要的不是短宣隊,而是一群長期委身的宣教士,建立屬於當地的教會,完成大使命。

為什麼我們對福音的擺上與認真,比不過那些為了獲利的公司呢?為什麼我們要求宣教士的準備,比這些外派國外的主管還少?

我常常聽到「只要出去就好」,容許我大聲的說:「不會出去就好」、「船到橋頭不會自然直」。在這些宣教口號的背後,有無數位從宣教工場退下的宣教士,他們受傷、沮喪,沒有辦法理解為什麼原本一顆熱切愛主的心,卻變成了宣教工場上的挫折和失敗。並不是每一個宣教士都會完成任務,光榮地回來。宣教工場充滿了挑戰,而神也沒有答應每個工人在今生就一定會看到結果,但如果我們開始對下一代的宣教士有要求更多的訓練,在出去之前給他們更多的工具,我相信亞洲宣教士的折損率一定會下降,我們會有更多的宣教士,在工場留更久,並更有效的服事。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3:10說:「我照神所給我的恩,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立好了根基,有別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

讓我們也成為「聰明的工頭」,把基督當做根基,謹慎地在未得之民中建立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