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士關顧】返鄉為何如此困難?

【想一想】
對於多數TCK來說,無論搬遷多少次,「返鄉」過渡通常是最難熬的。
為什麼返鄉往往如此困難?

【文化不和諧潛伏在生活底下】

TCK剛返鄉似乎一切安好,然而文化不和諧正潛伏在生活底下。不久之後,預料之外的差異便會開始一一浮現。
譬如說:大家都會開車,而TCK只會騎腳踏車。朋友、親戚、同學們因為TCK不知道日常生活所需的技能而感到驚訝。

剛從烏干達難民營回到美國的TCK,與朋友一起去吃麥當勞,看著人們把剩餘的食物丟掉,心裡感到相當衝擊。
諸如此類,反文化衝擊的問題會在TCK心裡逐漸累積成堆。

【返鄉後的TCK會出現的三種負面反應】

變色龍:試圖在人群中隱藏差異,假裝自己和別人一樣。
吶喊者:清楚定義差異,保持自己的文化並抵抗做任何改變。
盆栽:害怕冒犯當地文化規則,傾向孤立自己。

【TCK常被貼上菁英主義的標籤】

害怕失去身分或是背叛過去歷,某些TCK會出現自我中心的傾向,鄙視身邊與他們不同的人,被旁人貼上菁英主義的標籤。
TCK會因為沒有人想要知道他們的故事而不悅,但與此同時,TCK也不主動請身邊的人分享他們自己的故事。
TCK忘記了,即使沒有住過海外,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命經驗。

【對家鄉文化過度憤怒】

在家鄉中,TCK的文化容忍度會降低。(旅居海外時,TCK往往不會對旁人表達真實想法,傾向只跟TCK朋友圈內的人交流)
TCK毫無顧忌地表達對家鄉文化的負面觀感,這可能來自於對家鄉的不安全感拒絕感所帶來的防衛機制
然而,這會讓TCK被身邊的人孤立。

【往憂鬱症的方向發展】

起床變得困難、整天待在家裡滑手機、拒絕參與任何學校活動、不想結交新朋友⋯⋯這些抽離舉動時常出現在返鄉TCK的身上。
當TCK發現連「家」都無法融入時,他們極有可能罹患憂鬱症。根據研究,返鄉一年後,TCK自殺率明顯提高。

【返鄉過程的必要協助】

  1. 在孩子年紀還小時,就與他們介紹「TCK」概念。
  2. 與過來人討論,或是參與TCK相關主題研討會、閱讀相關文獻期刊
  3. 離開居住地之前,計畫好如何保持聯繫
  4. 邀請成人TCK舉辦返鄉訓練課程
  5. 學習結交新朋友或是與老朋友重新聯繫

【家長是關鍵人物】

孩子能否順利度過返鄉,家長是關鍵人物。
如果TCK在家鄉文化沒有合適的避風港,那父母親要認真考慮親自留下來陪伴他們,直到生活穩定為止。
TCK父母可能會犧牲幾年的工作時間,但卻絕對值得。
如果不這麼做,TCK可能會因為試圖適應這個不認識的世界時,感覺被拋棄,造成一輩子的傷害。

【順利返鄉不是不可能】

人性是世界各地不同種族人群的共通點。家鄉的人也是人,人會想要建立關係、有創造力和感受力,也有自己的人生故事和情緒。
無論他們在海外或是返鄉,倘若TCK明白「共有人性」這項事實,他們就不會害怕失去身分認同感,可以自由自在地與家鄉的人交際相處。

 

參考資料:《第三文化小孩:在世界之間成長的經歷》第1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