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類學】世界觀的三原色

世界觀的三原色

1
起初,人類共享相同的語言與理解世界的方式,溝通清楚順暢,人與神之間關係和諧。

2
然而,當亞當和夏娃犯罪後,出現了三種反應:
因為「罪咎感」,知道自己赤身露體(創3:7)。
因為「羞辱感」,所以藏起來(創3:8)。
因為「恐懼感」,所以他們害怕(創3:10)。

3
這就是世界觀最原始的三個基本要素:罪咎/清白、羞辱/榮耀、恐懼/權能

4
罪咎/清白世界觀常見於西方世界,他們在意「是非對錯」,因此發展出法制思想。
羞辱/榮耀世界觀常見於中東和亞洲世界,他們在意族群榮耀感更勝於個人。
恐懼/權能世界觀常見於部落社會,充滿禁忌、神秘、聖物和神靈的影響。

5
然而,戰爭、貿易、宗教傳播與科技發展,再加上近年全球化的結果,世界觀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演變,越來越多元與複雜。
就像光的三原色,組合出數以千計的色彩樣貌。

6
切勿把每個文化或世界觀簡單歸類。所有文化與世界觀可能都包含罪咎/清白、羞辱/榮耀、恐懼/權能等三種元素,並且以各樣不同的面貌展現,因此我們需要更深入理解,而非單純貼標籤。


參考資料:《打開閉鎖的福音之門:從共同先祖世界觀認識榮耀與羞辱的文化》第1、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