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小學堂】他們在多倫多留下自己的印記

在一座城市領略一個國家的風土人情不稀奇,
但在一座城市同時感受十多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卻很罕見,
多倫多就是這樣一座城市。
行走在多倫多街頭,
你可以看到不同的文字、聽到不同的語言,
各種不同膚色的人就在你身邊。
他們不是旅客,而是這座城市的居民。
多倫多是一座多元文化的城市
義大利人、葡萄牙人、烏克蘭人、希臘人和波蘭人;
還有印度人、中國人、中東人、非洲人、菲律賓人……
都以自己的聚居區、店鋪、廟宇或清真寺、語言、菜肴,
在這座友善包容的城市,留下了民族的印記。

 

過去多倫多曾是印地安人交易狩獵物品的地方,逐漸成為人們匯集之地。在印地安語,「多倫多」的意思就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從那時起, 這裡就註定是一座匯聚世界各地人口和各色文化的地方。(注1)

多倫多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也是安大略省(Ontario)的首府,位於安大略湖北岸。多倫多市和約克區(York)、皮爾區(Peel)、哈爾頓區(Halton)以及達勒姆區(Durham),組成了加拿大人口密度最高的都會區,稱「大多倫多地區」(Greater Toronto Area,簡稱GTA)。

傳統上,英裔、法裔、愛爾蘭裔、德裔及在加拿大的混血後裔是大多倫多的主流社會,占半數人口。另外一半人口則來自東亞、南亞、中東、拉美、東歐和南歐地區移民,其中人數最多是印度人(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其次是華人;第三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最後是黑人。近年,多倫多也是北美第3大伊朗人的城市,緊隨紐約和洛杉磯之後。(注2)

 

繽紛絢麗的多倫多

加拿大是一個移民國家,很早就實施多元文化模式,移民在各方面能享有平等權利,寬鬆的政策吸引了無數移民湧入。今天多倫多超過45%人口為有色人種;有100多種不同文化和語言在此地共存,故有「世界文化大融爐」之稱。

除了多倫多,溫哥華(Vancouver)和蒙特利爾(Montreal)也有不少移民, 但超過一半移民會選擇安大略省作落腳地,多倫多更是他們的首選。多年來, 紛至沓來的移民早已改變了這座城市的面貌,他們組成了一個繽紛絢麗的多倫多。

這些來到多倫多的人,有的是為了求學;有的為了謀求更好的生活。從1997年至今,許多阿爾及利亞人、突尼斯人和摩洛哥人為逃避政治動盪和戰亂來到加拿大,大部分人選擇定居在以法語為主魁北克省(Quebec)。近年, 敘利亞難民、緬甸羅興亞族、西藏的藏傳佛教徒和其他來自動盪國家的人也前來尋求庇護。其中有許多是穆斯林,宗教在他們的集體身分認同上占據了重要位置。很多人在原國藉沒有機會聽聞福音,如果選擇改教也將會面臨巨大逼迫,如今他們來到多倫多,不只可以展開新生活,更擁有了選擇信仰的自由。

今天,幾乎每個星期都有來自封閉國家的未得之民湧入多倫多。這座城市的基督徒被賦予一個歷史性的機會,就是公開向這些世界上最難接觸到福音的人宣講福音,而不用擔心遭受逼迫。

 

住在他們當中

新移民一般會選擇與同族群聚居,於是在大多倫多有不少「少數民族聚居地」(Ethnoburbs)。有些只是形成一個居住社區,比如小莫斯科、小菲律賓、小敘利亞等; 有些還形成特色商業街,比如唐人街、義大利區、希臘街、猶太人市場、印度城和韓國村等。每個族群都保留著自己的文化傳承和節慶。

過去幾十年,大多倫多地區的少數民族聚居地漸漸從傳統坐落在市中心,移到了近郊地區,因為這裡房價更低、空間更廣闊。另外, 來自戰亂地區的難民、貧民也有他們聚居的地區。

一般來說,人們都會希望選擇有自己熟悉的族群、有好的學區和環境的地區來居住,但有一群人有不同的選擇,他們刻意搬到了陌生的族群當中,成為他們的一分子。有些人甚至住進人口密度很高的公寓大樓社區,與難民和城市貧民成為鄰舍,隨時給予他們關懷和幫助。這些人在乎的不是居住環境有沒有好的設施或學校,而是更看重這個地區有沒有福音未得之民,為的是響應一個宣教運動「搬進來」(MoveIn)。

 

「搬進來」的故事

2008 年初,奈傑爾‧保羅(Nigel Paul)在一群朋友的邀請下,搬到多倫多一個穆斯林占多數的社區居住。他們不只住在那裡,並在那裡建立教會。那是奈傑爾‧保羅生命中一個很重要的經歷,他在那段日子特別真實地經歷禱告的能力,也親眼看見神奇妙的作為,預備他踏上前面神將要交給他更大的服事。

一年後,神給了奈傑爾‧保羅兩個字:「Move In」,要他動員這世代的信徒效法基督「道成肉身」,搬到福音未得之民和城市貧民當中,向鄰舍活出主的愛。

當奈傑爾‧保羅透過網路分享這個異象時,神在短短的時間內感動許多人回應,當中有7、8個團隊承諾要透過禱告尋求神的引導,搬進神要他們去的社區。奈傑爾•保羅自己也身體力行地搬進一個住著許多未得之民的社區。

從那時起,持續有夫妻、學生、家庭、單身者搬進一個又一個未得之民聚居的社區,以基督的愛活在人群中。許多來自伊朗、日本、以色列、印度等國家的人,透過這些搬到他們當中的基督徒認識了耶穌;許多穆斯林有生以來第一次受邀到基督徒的家中,當他們經歷到耶穌的愛時,深深被祂吸引!(注3)

奈傑爾‧保羅說:「當多倫多希臘城發生槍擊事件時,我們與穆斯林鄰舍一起掙扎;當有人的親人過世或發生不幸的事時, 我們一起哭泣;當我們的家庭有需要時,這些鄰舍對我們的愛,深深感動了我們。」

奈傑爾‧保羅結婚時, 和妻子潔西(Jessie)決定要邀請住在同一個社區的鄰舍們來參加婚禮。那天,共有十多個族群、5,000個人聚集在一起,他們分享食物和彼此的文化,也分享神的話和神的愛。那幅和諧、美好、激動人心的畫面,讓人想到聖經中「萬族萬民在寶座前敬拜」的一幕。

 

他們和你同住一座城市

當人們去到一個新的地方,自然會期待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哈桑姆‧阿拉馬德(Hussam Alahmad)和妻子舍琳(Sherin)是這樣想的。他們來自飽受戰火蹂躪的敘利亞,幾乎傾家蕩產才千辛萬苦帶著女兒來到了多倫多市。抵達不久,他們就有了第二個孩子。

然而,新生活卻不如他們所憧憬的,那一點從家鄉帶來的錢,一下就用完了,他們陷入了經濟窘境中,只能透過社工的幫助搬進了密西沙加市(Mississauga)的一居室公寓,靠政府的一點援助勉強夠買一家四口的食物和支付租金。

阿拉馬德是家裡唯一能說英語的人,他在敘利亞有長達14年的銷售員經驗,但在多倫多,雇主們都要求要有加拿大的工作經驗,他感到非常沮喪,根本沒有機會工作,又哪能獲得加拿大的經驗呢?妻子的生活更艱難,因為她不會說英語。阿拉馬德一家人在多倫多找不到自己的未來。

今天在多倫多市內人口密度高的公寓大樓,住著很多像阿拉馬德這樣的難民,他們來自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及索馬里。要在多倫多市養活一大家人是件很困難的事,許多家庭正面對巨大壓力。

當人們處於這種狀況中,會比較容易接受關懷,也會更願意對福音敞開心門。因此這是一個宣教契機,更是信徒能夠實踐「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的好機會。

(圖:Kat Northern Lights Man)

目前在加拿大有好些事工專門關心移民,除了前文所述的「搬進來」和我們曾報導過關注門戶城市「門戶城市」(Global Gateway City)的宣教機構「全球福音之門」(Global Gates)。還有幫助流離失所的人的「難民高速夥伴事工」(Refugee HighwayPartnership);栽培和裝備大多倫多地區超過10所大學中18.7萬國際學生的「國際學生事工」(International Students Ministries)。這些事工需要我們代禱支持,也需要更多信徒加入他們的行列。

 

注1:

大多倫多區的族群統計

穆斯林:69.6萬

西藏佛教徒:8,000

旁遮普錫克人:30萬

印度泰米爾人:10萬

斯拉夫民族:26.9萬

猶太人:20萬

索馬里穆斯林:7萬

伊朗人:5.7萬

越南人:5.7萬

注2:

大多倫多區最多的5個移民族群

南亞人:29.8萬人,總人口12%

華人:28.3萬人,總人口11.4%

黑人:20.8萬人,總人口8.4%

菲律賓人:10.2萬人,總人口4.1%

拉美人:6.4萬人,總人口2.6%

注3:瀏覽www.movein.to/stories,閱讀許多美好見證

 


文章出處:《宣教日引》2019第一季1月專文

編按:聯合國將多倫多評為「世界上最多元文化的城市」,《宣教日引》2019年1月帶領大家每天為多倫多來自世界各地、尚未歸主的群體及宣教機構代禱,歡迎訂閱奉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