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小學堂】「聽完講座後,其實很衝撞我原先對信仰的理解…..」

 

講座日期:2022.3.31(四)
主題:宣教與神學:1+1或2選1?

現場參與者在結束後交流時說:「聽完講座後,其實很衝撞我原先對信仰的理解…..」

先聊聊為什麼聯合差傳想要分享這個主題?
發想其實是無意間與朋友的對話中產生的。有的時候我們好像把神學訓練想得太專屬於「某些人」了,也因此,神的工也無意間形成「某些類型只合適某些人去做」的現象⋯⋯想要探討的問題是:框架的設限會不會其實是來自自己?

講座一開始,主講人-夏牧師帶領我們回到問題的源頭:為什麼宣教跟神學需要切割?然而從使徒行傳的福音突破發展來看,宣教和神學是相輔相成的(有時候反而有相互質疑的現象)!不論是相互質疑(解構)或是相輔相成(再理解),目的是不只自己更深認識上帝,也使人真實跟隨敬拜上帝。意思就是,上帝是信仰主體,人是客體。而不是以人為主體然後請上帝配合我的信仰。

以下就以條列式回顧,與讀者一起回顧講座內容:

1.)宣教就是實踐神學。
帶著行動的宣教產生出來的神學擦撞才有意義;神學也不能只有腦中的知識累積以及歸納認知,神學需要透過實踐進而達到聖經研究的更新。神學研究也不能單憑個人經驗做累積,需要有序、科學、合理的做法去分析與歸納。

2.)通常想到宣教,我們的第一個念頭是:去到未得之民!
但其實一開始是沒有這個名稱的。保羅那時做的就只是:出去,去到還沒有認識基督的地方,去傳講基督(羅馬書15:20)。但是如果仔細研究保羅的佈道地圖,沿路他所接觸的地方多少都有一些零星的基督徒,或是聽過耶穌的猶太人和外邦人。而門徒傳福音時,也不是依據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馬利亞、地極這樣的闖關式的階段劃分,而是向四處走出去

3.)門徒的宣教行動根基:耶穌基督的命令,和亞伯拉罕之約,兩者內容都與「萬民」有關!因此,花時間對不同文化種族的認識也成了宣教行動的必要功課之一。(那就是為什麼每個時代、或是不同地區的宣教策略/預備方法/禱告焦點都不會相同。也透過歷史記載,從錯誤中學習同時也傳承過往美好的做法。)

4.)你知道嗎?使徒行傳中的耶路撒冷大會,就是第一次宣教行動帶來的神學挑戰和辯論。(您可以閱讀使徒行傳然後上宣教心視野更了解當中細節!)

5.)不論是同文化或是跨文化的福音行動,傳福音的人要知道自己在信什麼東西(我們常讀的使徒信經就是當時確定信仰核心的共識結果),好讓我們跟隨上帝的腳步更穩。宣教不是一條有去無回的路,是有去有回,服事中還有發展還要再學習。

結論:
祂是彌賽亞,我們是門徒。祂才能拯救,我們能見證。
宣教行動帶來神學反思,神學反思讓宣教更勇敢。
一起跳脫舒適圈,經歷上帝奇妙的帶領和工作吧!


🔹4/14(四)19:30-21:00「基督徒如何看國際情勢和戰爭」—衛老師(創啟地區宣教士)

🔹4/21(四)19:30-21:00「馬偕來台150年專題:追朔馬偕宣教使命」—台灣神學研究學院系統神學助理教授 梁越美

報名連結:https://lihi1.cc/DwL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