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小學堂】印度穆斯林,最需要福音的人

Photo by Juliana Cunha

印度是近代宣教之父威廉克里主要服事的國家,

但早年宣教士通常會先向印度教徒傳福音,

令同樣是未得之民的穆斯林福音工作,

近200年呈真空狀態。

今天,在印度有高達100個穆斯林未觸、

未得之民(MUUPGs),

每一個群體的人口均超過10萬!

 

2019年底,我們一行三人到印度進行訪宣。12月的北印度十分寒冷,這一天更是我們在印度一個多星期來最冷的一天。後來看報導才得知那一天是德里30年來最寒冷的一天。我們穿的衣服不夠保暖,冷得直哆嗦,於是加快腳步走到受訪者的家。

今天的受訪者是一對來自美國的夫婦J和K,他們在印度服事穆斯林接近20年,生活習慣已經和穆斯林相似,不像西方人那麼注重隱私,而是更喜歡打開家門接待客人,家裡也總是備好茶點和熱荼,迎接隨時上門拜訪的鄰居。

在印度,印度教徒與穆斯林聚居的地區不一樣。一般穆斯林聚居的地區環境較差,主要因為穆斯林以貧困者居多。走在路上,單從外表我們不太能看出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分別,或許他們的服裝會有一些差別吧!但如果看名字就會很清楚,多數穆斯林的名字有「汗」(Khan)。

Photo by Poi Photography

生活在他們當中

J和K是我們訪問的宣教士中少有服事穆斯林的。J向我們透露,直到今天,面對印度穆斯林的宣教團隊依然不多,但印度穆斯林人口增長迅速,可能已超過印尼成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了。

在印度,穆斯林最集中的地方是克什米爾、喀拉拉邦、西孟加拉邦、阿薩姆邦和北方邦。比起其他國家,他們是世界上最大、最容易接觸的穆斯林群體。

雖然我們和J和K初次見面,但他們的友善與侃侃而談,使我們感到很親切。想起那幾天所接觸的宣教士,他們不約而同具備這種讓人感到親切,願意與他們聊天的氣質。他們坐在蓬單車上(Tut Tut)可以和司機聊人生;在餐廳用餐時可以打聽到服務員來自哪個邦;去市場買菜時可以關心菜販的需要。許多時候,福音就是透過這些友善的接觸傳出去了。

J和K剛到印度時,並不曉得如何向穆斯林宣教,只是想到穆斯林有強烈的群體認同感,要與他們分享福音,首先要進入他們的生活,欣賞他們的文化,與他們建立真誠的友誼關係。於是他們毅然放棄原本居住的高尚地區,搬到了一個有很多穆斯林的社區。然而,就算住在他們當中,第一年也只接觸到一個穆斯林;第二年接觸多一個,總共也就兩個人。後來,J想到或許可以開辦英文學校作為福音的橋梁,從那時起他們所接觸的人便源源不絕。

在辦校過程中,因為他們的印地語說得還不流暢,與印度人做事的文化也有差異,面對很多困難。然而恰恰因為他們開口請求穆斯林幫忙,友誼就展開了。過去那些年,他們已經和幾百個人建立關係,大部分是他們的員工、學生或家長。

「如果我們想要向穆斯林展現基督的救贖工作和大能,就必須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觀察來看見。這就是友誼起的作用。」J說。

問起他們在印度向穆斯林傳福會困難嗎?J回答:「大部分印度人對西方人的刻板印象,就是他們都是基督徒,這印象反而讓我們可以自然打開關於信仰的話題。」J接著又補充道:「穆斯林也認識爾撒(Isa),所以向他們介紹耶穌並沒有想像中困難。」

J停頓了一會兒,啜了一口馬薩拉茶(Masala Chai),繼續又說:「其實很多穆斯林是渴慕認識神的,當我們把真神介紹給他們時,他們的心是敞開的。最困難的反而是那些心已被世界的事物所迷惑的人。」

 

很好的福音橋梁

在印度營商宣教要面對的挑戰很大,不只是經營一門生意,還得爭取利潤和成績,否則會引起四周圍人的懷疑。

「有一次,30個宗教師一起來說要跟我學英文。我打開門做生意,不能拒絕他們啊!但我又擔心他們會對付我。最後,還是抱著忐忑的心接受了他們的報名。」

後來這些宗教師告訴J,他們的確是來觀察他是否別有目的?但上了他的課以後,卻發覺他的教學方式和教材很好。

「我們要讓當地人看到,我們不只來賺錢,也是要帶給他們祝福。」J分享他們多年來商宣的寶貴心得。

英文是印度的商用語,也是受教育和高階層人士使用的語言,因此在印度教英文可說是很好的福音橋梁。近幾年,印度越來越來難批准宣教士的入境簽證,因此擁有合法的工作簽證是必須的,而J發現神一早就為他們預備好這條路,使他們既可以透過這管道與穆斯林建立持續的關係,還可以明正言順拿到簽證留在印度。

這一路走來,J靠著神的幫助累積了很寶貴的經驗,如今神使用他們幫助初來印度的宣教士,培訓他們以同樣方式開學校和拓展宣教事工。

 

印度穆斯林歸主的原因

在印度宣教近20年,J歸納印度穆斯林歸主有兩大主因:一、透過閱讀聖經;二、在夢中與基督相遇。他跟我們分享:「我有一個穆斯林員工剛來上班時,要求我提供她一個小空間,讓她可以定時禱告,我答應了她。從那時起,她對我們便不再存戒備之心。」

「有一次,她在我的桌上看到一本聖經,自己拿起來讀,結果發覺聖經並不如她所認知的那般邪惡。後來她便接受主了。」

當家人得知她信了主,想盡辦法要阻止,甚至把她嫁給一個穆斯林。當未婚夫知道她竟然是基督徒,感到十分生氣。然而,就在婚前兩天,耶穌在夢中向她的未婚夫顯現,結果未婚夫也信主了。

婚後,他們選擇留在社群內,為的是要向家人和朋友活出美好見證。這個決定使她面對很多壓力,但神為她預備靈命成熟的姐妹陪伴她,使她有信心面對這一切。後來,她和丈夫成功帶領了一些家庭成員信主。

類似這樣見證在J的宣教經歷中發生好幾次。他又分享了一個:「我曾經遇到一個年輕人,他內心集壓著許多怨恨,很容易發怒,有一次甚至還動手打我,只因為不認同我說的話!」

有一天這人來見J,直接跟他說:「我要聖經。」他沒說清楚為什麼要聖經,態度又不友善,加上他曾與J有過節,使J不敢冒然把聖經給他,就推說下星期才給他。第二個星期他又來了,依然用不怎麼友善的語氣說:「我要聖經,你給我一本聖經。」J再一次拖延他。直到第三個星期他再次要求時,雖然J還是搞不清他的目的,但憑信心把準備好的聖經交給他。那次之後,他便沒再見到這個人。

「兩年後,有人告訴我有個穆斯林要接受洗禮,邀請我去見證。當我去到時,發現接受洗禮的就是向我要聖經的年輕人!」

原來,當年有一個晚上,這年輕人夢見主告訴他要讀聖經,並吩咐他去找J拿聖經。說到這裡,J很得意地笑說:「神知道我的名字,衪竟然知道我的名字!」

後來,這年輕人自己讀聖經,深深被主耶穌吸引,便決定要跟隨主。J告訴我們:「如果穆斯林有機會讀聖經,99%會信主的。」神的話充滿能力這件事在MBBs(穆斯林背景歸主者)的見證中特別清楚。

Photo by MaO de Paris

印度穆斯林的困境

我們在德里最後一天,遇上印度國立伊斯蘭大學(Jamia Millia Islamia, JMI)發生衝突事,多名學生受傷,場面一發不可收拾。這場衝突始於大學師生早前發起遊行,表達對《公民身分修正案》(Citizenship Amendment Bill, CAB)》排除穆斯林的不滿。

印度穆斯林與印度教徒向來積怨很深,星星之火就足以燎原。印度教本是印度的古老宗教,而伊斯蘭教則是12世紀突厥人入侵北印度時大規模傳入。當英國人抵達印度海岸時,伊斯蘭教已統治印度幾百年。英國殖民主義者一再挑撥兩者的矛盾,造成嚴重衝突,最終導致1947年的印巴分治,留下無數血淚故事。

今天,印巴分治時期留在印度的幾千萬穆斯林已增長到接近2億,占印度人口15%;伊斯蘭教也成為僅次於印度教人口第二多的宗教。近年,印度人民黨(BJP)執政,企圖打造一個以印度教為中心的印度民族主義社會,有意識打壓勢力漸大的伊斯蘭教,包括2019年8月初取消穆斯林地區查謨—克什米爾邦(Jammu and Kashmir)的自治權,

並圍捕成千上萬名穆斯林;之後阿薩姆邦(Assam)公布的新版國家公民登記名單中,大部分穆斯林因不在名單上而被遣送出境;接者便是通過《公民身分修正法案》(CAB)讓印度教、基督教、佛教移民盡快取得公民身分,卻獨缺了穆斯林。

種種邊緣化穆斯林的政策燃起穆斯林怒火,我們離開新德里後,印度全境出現多年未有的大規模示威,各地爆發警民衝突。

 

誰願意去?

穆斯林人口在印度雖然有近兩億,但在人口超過12億以印度教為主的國家,他們依然是邊緣的一群。可以預見未來穆斯林勢必會加強鞏固社群的凝聚力,以對抗目前的劣勢。如此一來,福音會否更難穿透社群的藩籬,進入個人生命呢?

今天,全世界有1,347個「福音未觸、未得之民」(Unreached, Unengaged Peoples, UUPGs),他們是最需要福音的人,印度穆斯林是其中之一。讓我們一起求主呼召更多人像J和K,願意去到他們當中,向他們活出神的愛。

 

——

文章出處:《宣教日引》2020第一季4月專文

編按:2020年4月,《宣教日引》將帶領大家開始為印度穆斯林代禱,歡迎訂閱奉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