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士故事】出發日記-難民
文/冬雪
本文取自『華傳期刊』第72期-《貼近,世界宗教的跟隨者》,訂閱華傳刊物
最近除了參與母會的主日崇拜,偶爾也「參加」國外教會的線上崇拜。某主日亞洲某國的中文崇拜,講員一開場提出了幾個世界時事選擇題,其中一題是「XXXX(事件)在哪一天發生?」當然,我不必看他提供的選項也能回答此題,因那有關蠟燭國。
藉著這些提問,老牧師想要帶出的是:除非我們親身經歷,否則一般都不會準確記得那些日期、名字或其他細節。他假設聽他講道者沒有任何人親身經歷所提及的事件,但很不巧,我正好親身經歷了其中一件。那日期,我想我這輩子都忘不了。那日期,一轉眼已成了「去年的今天」。
然後,世界又發生了許多事。阿富汗被塔利班重新掌控的畫面已模糊,現在全球矚目的是俄烏之戰。一年前在蠟燭國發生的事,早已淡出了世界的討論。外人的關注少了,為之流淚的人少了,但仍然有那麼一群人持續以禱告守望蠟燭國,甚至以行動支援當地的服事。每週三夜晚的線上,我在大約二十多位身處海內外的蠟燭國工人,及關心此國的他國華裔領袖中,聽他們述說當地近況和服侍的挑戰與恩典,同心向主獻上禱告。
回國以來,漸平復的思緒和心情大部分時間都很安穩。不過,每當聽到世界某處爆發戰爭、侵略、奪權、暴力、鎮壓……內心便好像有根神經被挑起,有一種說不出的哀傷。漸漸意識到,那段經歷留在我裡面的不是恐懼,不是什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是一種揮之不去的哀傷(Grief)。
全球各地的戰亂及其他讓人不得不離開家國的原因,使難民人數這些年來有增無減,並且預計會繼續增加。我以為自己和他們不一樣,因為至少我能安全地留在自己的國家。有一天卻突然發現,原來自己也是「難民」——回不去工場之餘,竟也「回不來」自己的家。生活作息隨著日子久了都能重新適應,曾熟悉的圈子始終會重新融入,然而殘留在心深處的哀傷以及未竟之事的遺憾,卻使歸來之人難以「回」家。一顆心似懸在半空,既無法展翅高飛,也找不著降落之地。不知是否足以代表其他滯留差派國之同工們的心情,但起碼把自己的心情給理出來了。
目前返回前線的路依舊滿布荊棘。儘管我和夥伴多麼渴望早日回到崗位,卻仍在苦等一些障礙被挪開。當下能做的,還繼續在做。繼續把恩賜、時間、精力用在腳下這片土地,儘管經常還引頸常盼向那遠方眺望。雖然回國後面臨許多心靈爭戰,但知道天父在帶領我進行重要的思考和理念重塑,讓我更深認識祂和祂的心意,也在溫和地醫治我內心的哀傷。即便在世的日子依然還會帶著這一種「難民」感,但我知道將來一定會等來最終的歸屬感,那就是將來回歸天家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