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談論宣教事工,不論是工場、教會或是機構,都會有出現道德困境的時刻。
多半我們會用「個人議題」、「靈性問題」、「屬靈爭戰」或是「破碎、流失」等名詞
取代真正要面對的問題⋯⋯就是人的「罪、邪惡以及道德的敗壞」。
面對這樣的困境,本篇我們想分享,透過「預先警告」、「具備覺察力」以及「具體策略」,在實際執行面上共勉之,以盼達到預防和鼓勵的功效,並在基督的饒恕之愛中繼續前行。
【宗教最會隱藏神的臉孔】
我們在此將對罪的關注大致區分為三類:違背律法、違背神的道德律法,以及「基督徒的罪」。
而在宣教事工中曾見的問題如下:
財務瀆職、色情、成癮、性騷擾、中傷、反抗權柄、離婚、藥物成癮、婚姻不忠、靈性虐待、虐待兒童或老人、濫用權力、人際衝突與疏離、憤怒、仇恨、說謊、自私、八卦等⋯⋯
【從試探到犯罪,不是一夕之間】
從試探到犯罪⋯⋯這是一段時日的掙扎與醞釀。我們需要認識「淪陷在罪中的七個步驟」:
➊覺得自己有所需要(比如說:金錢、孤單、無聊、性需求)
➋灰心(我得不到想要的,也得不到我覺得有需要的)
➌試探靠近(真巧!)
➍幻想(如果我做這件事⋯⋯)
➎意圖(只要一次就好⋯⋯不會有人知道)
➏罪行(木已成舟)
➐反應(又分為四種)
反應➀:隱藏,重蹈覆徹,找藉口,良心墮落,更想犯罪。
反應➁:對自己的罪感到札心,悔改,承認,面對後果,補償,最後復原。
反應➂:被抓到後,事跡敗露而感到難堪,羞恥,憤怒。可能會悔改也可能更憤怒苦毒。
反應➃:定罪,罪惡感,懊悔,傷口潰爛卻沒有癒合,沒有解決。最終離開服事,後悔卻沒有悔改。
現代的試探多又廣,要明白自己身處「屬靈爭戰」,同時也必須承認沉淪性犯罪循環的存在。再多的立法、規則、定義、責任者、規則都不足以讓我們永遠保持聖潔。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