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小學堂】禱告:宣教的生命線!

作者/亦文
本文取自內地會《萬族萬民》2018年第95期 「禱告與宣教」一文

禱告永不落空。
It is no vain thing to pray.
――戴德生Hudson Taylor

所有的屬靈故事都可以追溯到一個禱告的源頭。

內地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65年,戴德生用十英鎊加上神所有的應許在倫敦開設帳戶;內地會的歷史也可以追溯到1832年戴德生出生前,他的父母為頭生子所獻上的禱告……

作為一個在基督教家庭長大的少年,戴德生一度遠離神,追逐放蕩享受的生活。直到他17歲那年,母親和妹妹恆切的禱告,將他的生命翻轉 ——「基督做成的工」不僅成了戴德生的故事,也成了內地會的故事。

又是在禱告中,戴德生聽到神對他說:「為我到中國去。」他離開家鄉,學習過信心的生活。信心的生活就是禱告的生活:將需要告訴神,由神感動人來供應他的需要。

1853年,經過五年多信心生活的操練之後,戴德生登上「敦費士號」,歷盡千難萬苦抵達上海吳淞口。航程的結束,卻是更多考驗的開始。禱告,是在異國他鄉向神支取力量和資源的唯一管道。

七年之後,神挑戰回國養病的戴德生成立一個專門向中國傳福音的差會。所有對中國有負擔的宣教士候選人都被邀請到簡陋的戴家,參加每天正午舉行的禱告會,見證神如何藉著這一小群人的禱告施行神蹟。

1865年,在柏萊頓海灘上,神在戴德生的禱告中征服了他的不信。

禱告,也催生了1866年啟航的「蘭茂密爾號」上的十六名福音生力軍。藉著合一的禱告,他們平息海上的風浪,並以同樣的禱告進入杭州、再進入揚州。

1869年,正是在「揚州教案」之後與神角力的日子裡,「戴德生與內地會的五旬節」在潤揚一帶誕生,帶來與主聯合的安息與更新的生命。

次年,也是在鎮江,戴德生在三子存禮、新生兒諾爾和愛妻瑪莉亞的新墳前,透過禱告將自己重新獻在祭壇上。

1905年,在戴德生的葬禮上,更多的中外人士聚集在鎮江的墓園,用更多的禱告澆灌了這片土地。

內地會的故事,離不開戴德生從未謀面的岳父台約爾臨終前「以我墳塚得中華」的禱告;內地會的故事,離不開戴德生的曾祖父戴雅各「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的禱告;內地會的故事,離不開戴德生的母親和妹妹當年「浪子回頭」的代禱;內地會的故事,離不開無數宣教士「福臨中華、中華歸主」的祈求 。

許多的禱告帶著喜樂,更多的禱告含著眼淚。禱告,成了宣教的生命線。內地會的傳奇,也是禱告的傳奇。

 

戴德生預備自己的禱告
我將來到了中國之後,就再也不能靠人的幫助了,惟有上帝是我的供應者。因此,我離開英國前,一定要學會如何單單藉著向上帝禱告,來感動人、推動人。
戴德生

 

為五位禱告 (1860)
經過了六年在中國的服事,戴德生健康漸衰,不得不於1860年暫別他所愛信主年日尚淺的中國弟兄姊妹,以及上百萬還沒有機會聽聞福音的中國老百姓,啟程回英國。航程中,他和瑪莉亞切切求神差派五位宣教士到寧波接續他們的工作。

 

為二十四位禱告 (1865)
「1865年6月25日,主日,無法忍受當上百萬中國人未曾聽聞福音步上滅亡之路時,這兒竟然有一千多位信徒沉浸在安舒的環境中喜樂的敬拜。我獨自走向海灘,靈裡極其掙扎。就在那一刻,主戰勝我不信的心,使我全然降服。我告訴主,一切的責任都在於祂,身為祂的僕人,我的責任就是順服並跟從──祂負責指揮、看顧、引導我和我的同工。就這樣,我在聖經上寫下:『為二十四位靈巧且樂意幫助的工人禱告,柏萊頓。』」

 

為十八位禱告 (1875)
1874年夏,戴德生因背傷臥床休養,但信心的眼光幫助他不看外在的軟弱,反倒堅強、專注在牆上的中國地圖,為福音未及的內陸九省禱告,憑信心支取應許,求神差派每省兩位,共十八位大有信心、真誠、火熱、樂意為主而活、為主而死的宣教士。

 

為七十位禱告 (1882)
無數的佈道旅行和各地的工作點都指出中國對於更多工人的需要。1881年底,大概有八、九位宣教士聚集在武漢,為著神國能進一步拓展禱告。他們逐省調查現有的、和可以開拓的工作,調查結果顯示需要再增加四十二位男性及二十八位女性宣教士。

 

為一百位禱告 (1887)
戴德生對神應允禱告一事極有信心,他在1887年內地會於倫敦舉行的年會上說道:「聖靈引導我們為今年的一百位新同工禱告,我們擁有明確的應許,『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甚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我們先用數日禁食禱告,尋求神的引領和祝福,祂才把這個意念放進我們心中。我們若有好開始——從神開始——我們必然能走到好的結果。」

 

為二百位禱告 (1928)
在中國內戰動盪,社會氣氛對基督教極度不友善的時候,何斯德發出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呼籲:「我們懇請在家鄉主內的肢體,與我們同心禱告,祈求莊稼的主差出所需的增援。我們並不掛慮送他們上路,或是養活他們的經費或策略……只要先求神的國和祂的義,這一切東西都要加給我們。」

 

┋文章來源:整理自2017年07-09月《宣教日引》秋季號 09/17
(線上閱讀全文 https://goo.gl/PTVTN4)
https://chineseeam.omf.org/95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