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小學堂】誰,是未得之民?
本文來源:https://bit.ly/2YdlYTA
(RADIUS月刊_2019)
有的時候,我會聽到從國外來的宣教士說:「我們來台灣目的是要把福音帶給台灣的未得之民。」
對這些宣教士的行動與愛心,我們獻上感謝。在台灣的教會歷史上,神使用了早期西方宣教士的生命與見證,成為了福音的出口。 但是在2019年的今天,我們必須要問:『現在台灣還有未得之民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羅馬書第15章,保羅說了一段我們都很熟悉的經文。他說:「我立定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就如經上所記:『 未曾聞知他信息的,將要看見;未曾聽過的,將要明白。』」相信這熱血的經文激勵了很多宣教士,也呼召了很多弟兄姊妹走上宣教的道路。
但是之後保羅在15章23節說了一句『有點奇怪』的話,他說:『但如今在這裡在沒有可傳的地方。』為什麼他會說這樣的話呢? 保羅寫羅馬書的時候人在哥林多,15章19節提到他『從耶路撒冷,直轉到以利哩古,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如果我們看當時的歷史狀況,那時初期教會開始也才三、四十年的時間,在這些城市裡還有很多未信的人,保羅怎麼會說在那些地方『已經沒有可傳』的呢?
在策略上我們其實可以看到,保羅把『傳福音』與『宣教』做了區別。在這些地方,一直都有傳福音的需要,但是保羅跟其他的使徒已經在那些地區建立了教會,保羅會說那裡沒有可傳的地方,是因為當地福音的需要已經有教會擔當起重任,而他對『宣教』的呼召是這樣認知:繼續往前走,到那些還沒有教會能夠擔當福音工作的地方,把耶穌基督的名傳開。
如果我們用保羅的角度來回答一開始的問題,今天台灣還有沒有未得之民?我想我們的結論應該是,台灣還有「沒有信主的人」,但是已經沒有未得之民了。在台灣(甚至廣義的說全球的華人)已經有中文的聖經,有成熟而且繼續成長、拓植的教會,有神學院,有敬拜讚美事工,有基督教的機構、雜誌、電視台,在這樣的環境裡面,如果一個華人想要認識基督教,他已經有機會了。
在這裡保羅並不是說宣教比傳福音還重要,但是他清楚的把這兩個事工做了區分。保羅很重視傳福音的事工,這也是為什麼他叫提摩太繼續在以弗所忠心的牧會,也叫提多留在克里特島的教會興起下一代的長老。所以我們還是需要有些人『留下來』,忠心的接受裝備,服事教會;但是從他『宣教』的呼召,他清楚的知道他的下一步是要繼續往那些沒有機會聽到福音的地方去。
從全球宣教的統計來看, 現今百分之九十的宣教士是在已經有當地教會的地方服事。任何在福音上面所做的事工都是有永恆價值的,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區分「傳福音」跟「宣教」的不一樣,那麼我們的人力與資源會繼續的不平均分配,那些沒有機會聽到福音的未得之民,也只能繼續等待福音的來臨。
下一代華人的宣教士需要更多委身走進跨文化宣教中,也有越來越多的教會開始回應這呼召;但是跨文化宣教比向同文化群體傳福音,更需要付上代價與時間,面對語言與文化的隔閡,宣教士需要長期委身,學好當地的語言,瞭解當地的文化,從陌生的外人到成為可信任的朋友,建立屬於當地人的教會。有的時候這看起來像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是既然聖經很清楚的命令我們要把福音傳到萬族萬民中,就讓我們的腳步繼續往那些還沒有機會聽到福音的族群中前進!
▍延伸閱讀 ▍
2010南非開普敦第三屆洛桑福音大會:
《耶穌傳》事工創辦人保羅艾許曼(Paul Eshleman)牧師,分享基督徒向未得之民傳福音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