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宣教小學堂】劍橋七傑:放下前頭福樂與名利,投身宣教的劍橋學子
1882年美國佈道家慕迪(D. L. Moody)造訪英國劍橋大學,之後便有許多學生向英國宣教差會申請海外宣教,而且申請的人數不斷增加。
【宣教小學堂】北美大陸海外宣教事工起點🌍
在北美大陸,教會對海外宣教事工的關注也直接源自學生的影響。撒母耳・穆爾斯,來自美國康乃狄克州一個公理會牧師敬虔愛主的家庭。當時他的母親有一個很不尋常的心志,就是「要把孩子分別為聖,獻給神成為一個宣教士。」當時的教會還沒有宣教意識,也還沒有任何海外宣教的管道(尚未有差會)。
緩慢前行,邁入成長🌱
2019年四月,我完成了兩年在泰國的實習宣教,便隨計畫返回家鄉。感謝神,讓我在這實習宣教中經歷了宣教士進程的階段:被神呼召,加入差會,準備前往工場,踏入工場,準備重歸以及重新投入家鄉。我告別了工場的人事物,繼而回到馬來西亞,一個土生土長的地方,再以儲備宣教士的角色在神學院學習,為未來宣教事奉做準備。
🇵🇰綠色國度裡的她們🧕🏽
一般人對於巴基斯坦的刻板印象是,一個極度危險的國家。
她與恐怖組織、貧窮落後、宗教衝突、女權低落(女性很可憐,因為沒有自主權,只是男人的附屬品)等名詞劃上等號,總之就是一個沒有人想去的國家,一個一般人出國旅遊也不會選擇的地方。
我們自然也不能免俗,用著自以為是的優越感去看這個國家。
【宣教心視野|從課程的一開始,就很驚豔我!】
以前因為對宣教感興趣,也因為神的恩典,在教會聽過許多關於宣教的講座以及專題,感覺上(與上了課對比之後),對宣教的概念是東拼西湊的建立起來的,可能是因為這樣,從課程的一開始,就很驚豔我!
【宣教心視野|『宣教』=一門「知識」?】
一早在辦公桌上收到新一期的宣教日引,秀明師母的文章標題印入眼簾『敬拜之後,是行動』,是的一切的敬拜,包含聽道、讚美、禱告、小組、門訓…只為一個目的,那便是宣教的行動。許多時候我們把『宣教』當成一門知識在吸收,何謂宣教?聖經的宣教?歷史的宣教?文化的宣教?策略的宣教…等,我們完成了15堂關於宣教的課程,閱讀了所有關於宣教的文獻,參與了一場場線上、實體大大小小的禱告會,若沒有行動的實踐,就像雅各書所說: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宣教沒有行動也是死的!!
這趟30年的台灣🇹🇼服事旅程,是從在美國🇺🇸的禱告開始⋯⋯🙏
艾老師來台灣30年了⋯⋯而這趟來台灣服事的旅程是從在美國的禱告尋求開始⋯⋯
1990年初到台灣,從學習語言開始,並藉著在大學任教以及參加團契接觸校園師生,常常開放自己的家邀請新認識的朋友一起吃飯分享生活。跟台灣人相處的過程中最常被問到:「為什麼來台灣?」 ⋯⋯你認為是什麼呢?
日本🇯🇵:0.5%的基督徒,100%的大使命🌟
日本基督教現況
日本人口在2008年成長至高峰一億兩千八百萬人,但自此開始衰退。去年總人口數是一億兩千五百七十萬人。日本人口老化速度較其他國家快速,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約占總人口數28.7%,而出生率卻非常低。出生率下降及人口老化將為日本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
【宣教心視野|「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我本身是在澳門事奉,還記得一年多前,疫情爆發,各地的往來都斷絕,出入境都不太方便,甚至禁止過來。個人原本在香港修讀的神學課程,老師也無法來澳授課,只能改為網上課程,其中一科就是「宣教學」,教授課程的老師都是宣教士,他指定閱讀的課本就是《宣教心視野》,當我去閱讀這四冊書的時候,確實已經開拓了自己宣教的視野。
如何面對泛靈信仰背後的屬靈權勢?👻
幾年前,有位來台的資深外籍宣教士和我說起一段故事,他回想年輕時在美國受装備,教導宣教學的老師是一位早期前進到非洲馬拉威部落的宣教士,這位老師進到部落時並不順利,當地部落深受泛靈與巫術影響。當村長知道有位宣教士接近他們時,便帶著巫師前去表達他們的不歡迎,甚至對他說:我已經對你下了咒詛,你不離開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