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心視野|天國的指南針🧭】

2022宣教心視野春季線上班|學員心得-許姊妹

  感謝主,讓我在大四這個日子相對清閒的學期,經由學校團契學長姐的推薦,有幸接受將近一學期關於宣教的扎實課程裝備。有別於宣教營隊或特會注重在參與和體驗,這堂課可以說是近千年來宣教團隊們的經驗所積累而成寶貴的建議和指南,帶領我從四個不同面向(聖經、歷史、文化、策略)來認識神偉大的宣教計畫,進而思索自己可以如何投入當中。

宣教,為使神得著榮耀

  聖經視野第一課一開頭就衝擊我以往對宣教的認知:上帝是宣教的神,而宣教的最終目的是使神得著榮耀。以前的我總認為宣教(傳福音)是為了讓人可以信上帝,生命得到改變和盼望,但是卻不知不覺落入以人為中心的宣教和服事思維,把人看得比神來的重要。而在後面的每一課,我都一再地被反覆提醒:我們宣教的核心,是否是為了神得榮耀?派博在文獻第九章也提醒了我:「對人的憐憫絕對不能脫離或先於為神榮耀所發的熱心,否則就可能是把耶穌當成是某種改善命運的產品了。」

  除了隨時校準傳福音的目的,我們也無可避免需要面對社會文化等等世界觀層面的差異。如何小心地區分信仰跟宗教習俗是很重要也嚴肅的實戰問題。很令人痛心的是許多人因為害怕脫離自己的文化,與原本的族群失去連結,而不願意或不敢歸信基督;又或許是在歸信後被所屬群體驅逐,進而面對尷尬的處境。第七課講到E尺規與P尺規,E尺規是宣教士要跨越到未得之民中間的高牆,如何不刻意忽略或改變彼此的差異,道成肉身式地與他們身分認同;而P尺規則是未得之民要進到教會所要跋涉過的深谷,在原生族群中持守身分。我必須承認我們往往注重E尺規(宣教士)過於P尺規(未得之民),卻忘記設身處地地思考,其實身分持守往往比身分認同困難許多倍。而在後面的章節中,則探討了福音處境化如何試圖解決問題。福音處境化的精神是「忠實於聖經,適切於文化」,藉著一起禱告、思想和尋求,依靠聖靈的帶領來學習,如何把耶穌基督和福音信息在其處境中適切地表達出來。處境化強調宣教士與本土信徒共同合作,一起檢視所在的文化的世界觀、信念、價值觀與行為是否符合神的心意,哪些無傷大雅,哪些需要被賦予新的意義,而哪些則需要調整或廢除。我想,處境化是個漫長的過程,所以主的工人必須謙卑自己,有耐心地等候,服伏在聖靈的引導下,依照祂的時間,遵循祂的旨意,完成祂的計畫,而這往往與我們自己所認為的完美計畫並不相同。但是除了處境化之外,社群的影響也至關重要。我以往所認知與實踐的,是將信徒從所屬群體中抽離出來,建立新的身分。但這就回到P尺規的問題,在兩股力量的拉扯下,福音對象對於自己究竟屬於什麼群體?該持守什麼身分?深感困惑甚至混亂。因此,長久的宣教必須從社群內部著手,在三個引起大規模規主的運動中,可以清楚看到:整個原生群體一起歸信,跟隨基督,接受屬靈的新身分,才能夠使這個出生的教會群體獲得穩固的發展。

天國的指南針

  我們的神是宣教的神,祂親自推動、參與、掌管整個神國復興計畫,但是祂邀請人類來與祂一起做工。博許說:「宣教是與基督相遇的結果,遇見耶穌就意味著要參與宣教。」這讓我看見並學習不再逃避負起責任面對神已經交託給我的大使命。但是我的角色是可以是什麼?我沒有顯而易見的恩賜,好像什麼都不能做?我很軟弱,真的能勝任嗎?李文斯頓的話一針見血地指出我的鴕鳥心態,他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人軟弱,但願意獻上自己為神所用;另一種人也軟弱,但不把自己給神使用。」我們所需要也僅有的是一顆願意的心,神也清楚明白這點,所以祂並沒有給我們安排宣教資格考試,通過了才能去宣教;相反地祂說:「你們要先求我的國和我的義,這些都要加給你們了。」我想,使徒般的決心,先是熱切盼望神在萬民中得著榮耀,然後問:「我應該在哪裡事奉你?」而神在聽到我們願意參與的回應後,就必賜下使徒般的熱忱,給我們天國的指南針,即使我們對前方道路一無所知,但內心有聖靈作為確據,知道我們的旅程中必一直指向天國的方向。

有分於大使命

  蒂姆迪爾博恩說:「宣教的神在這世上有教會。」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正是神的教會,就會發現自己已然有分於大使命。這趟宣教之旅猶如天路歷程,豐富浩瀚,直到地極。我們也許無法在個人的有生之年踏遍全地,但是只要每個地方都有一些重生的基督徒,運用聖靈所賜的恩賜,發會基督身體的功用,就能讓生活在每個階層、類別和處境中的人,都看見復活的基督在他們當中,以豐富多彩的樣式顯明出來。而那最好的賞賜,莫過於在行到盡頭時,發現自己比出發時更鍾愛耶穌!願神的名在萬民中得著榮耀!


◆ 宣教心視野開班資訊:https://umot.group/event/perspec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