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慢前行,邁入成長🌱

文/Lydia
本文取自『華傳期刊』第70期-《從這一步,到那一步》,訂閱華傳刊物

2019年四月,我完成了兩年在泰國的實習宣教,便隨計畫返回家鄉。感謝神,讓我在這實習宣教中經歷了宣教士進程的階段:被神呼召,加入差會,準備前往工場,踏入工場,準備重歸以及重新投入家鄉。我告別了工場的人事物,繼而回到馬來西亞,一個土生土長的地方,再以儲備宣教士的角色在神學院學習,為未來宣教事奉做準備。

曾經聽說宣教士越適應服侍的地區,日後重投家鄉時要做的調整也越多。我只不過離開家鄉兩年,原以為回到成長熟悉的城市,應該不是難事。然而,我發現比想像中複雜,身心靈狀態需調適,還要重建對人及周遭環境的安全感。我最大的麻煩是與聲音有關。泰國人說話溫柔又輕聲細語,特別是在公共場所,他們非常介意大聲喧嘩。我在家鄉的餐館用餐時,人們高談闊論,電視機、手機鈴聲等嘈雜的聲響迫使我想馬上逃離現場。即使回到家我也無法獲得寧靜……我開始不舒服、煩躁,還出現耳鳴的狀況。

我也面對了人際關係的衝擊。依然記得回到教會聚會時,見到弟兄姐妹,和好些新面孔,都讓我感到高興……但當我的視線移至左前排位置時,發現昔日一起配搭的同工已不在——我在工場服侍期間,他回了天家。昔日我所認識的教會群體有所改變,雖然有不少熟悉的弟兄姐妹,但畢竟分開了兩年,這些日子沒有共同的經歷,於是有了相識又陌生的感覺。

搭地鐵或在超級市場時,我不會操作自助結帳機;向員警求助時,我講不出國語,還被要求我出示身分證;在路上駕駛汽車時,因路線環境生疏而發生了小意外。

回鄉兩個月後,我帶著忐忑的心情抵達神學院。畢竟已有十一年沒有念書了,也因過去在工場服侍,不知不覺地與馬來西亞本地教會的事奉脫節。我對事奉越來越沒有信心,能推的都推掉,抗拒參與任何的事工。課業學習、教會服侍的壓力,人際關係、環境與生活的改變,加上家父回天家憂傷的情緒,致使我即迷失又孤單,陷入重重掙扎中……我從未想過重歸比初到工場更難適應。雖然我理智上明白這些事都有可能發生,但情感上卻未能面對如此劇變。我非常想「家」,那兩年日日夜夜建立起情誼的「家」,懷念用當地的語言溝通,懷念當地的一切。

神信實又恩慈,一切都在祂的計畫中。我有時像個缺乏耐心的小孩,要求神的同在和全然關注;卻又在這段日子裡,發現自己宛如一只烏龜緩慢前行,一步一步經歷這漫長重歸的旅程……因為緩慢,便有了更多聆聽、等候和學習的時光。

學院周遭大自然的環境,再次讓我看見萬事萬物都在神的掌管中:萬物有序,花開花謝;朝霞升起、晚霞落幕;寒蟲入窟鳥歸巢……在學院裡,我活在信心的群體中,他們以聖經的話語教導餵養我。還有從海外工場回來的老師和同路人,彼此之間有了真正的共鳴,大家互相陪伴和鼓勵。過去在工場,我愛煮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如今也一樣,烹煮工場當地食物成了我前進的力量——就苦了身邊同學得充當我料理的白老鼠。神也再次引導我投入教會的服侍,加強我的恩賜能力,提升我的信心。

平凡、真實情況下,我切實體悟耶穌活生生的道成肉身,以及祂那無條件的愛。我曾對這一切重歸的衝擊深感疲憊,卻經歷又學習到,在宣教進程不同階段的風浪中,耶穌基督是我人生唯一的船錨。祂使我扎根在祂裡面,重新得力,身心健康邁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