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教士故事】太太被迫離開我們,走的時候,還不知何時能相聚
事情進展持續「惡化」,內人後來因為簽證問題被迫離開我和孩子們三個月之久,走的時候,完全不知道何時能相聚,而且我也為了此事多次寫電郵和到訪相關部門,結果完全無濟於事。 在事工上也需要很多忍耐。

越南的跨文化宣教生活 —— 在那,有善良溫暖的人們
當越南人聽到基督教時,第一個反應都是認為這是「外來的宗教」。我會反問:「越南有什麼不是外來的?」連他們寫的文字,越南文也是一位葡萄牙的宣教士發明的。他們的文化是從中國來的,所拜的佛是從印度來的。我還開玩笑的說:「以色列在亞洲,越南也在亞洲,耶穌和越南人都是亞洲人,所以應該要信耶穌。」

【宣教士故事】他無盡的忍耐,讓巴塔克人深刻地記住上帝的愛
如今,巴塔克教會成為印尼最大的教會宗派,要歸功於這位溫柔的戰士:羅民森宣教士。若當年他沒有走向巴塔克人,多峇湖畔也不會揚起這麼好聽的敬拜歌聲。

【宣教士故事】日本,果真是福音硬土?——「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我的日本宣教熱情是怎樣來的?那是由一套日劇講述日本幕府時代基督徒受逼害的片段開始的。......天父溫柔地答覆我:「殉道者的血不會白流,你豈不是正因這感動而到此宣教嗎?你豈不見這硬土仍流著熱血嗎?」

【宣教士故事】配偶逝世後,她靠主重啟宣教工場上的輔導事工❣
孝全安息後,我們處於一片茫然中,不知從何開始新生活,但祂有適時的供應。感謝上帝,到目前為止,女兒愛莉已經能妥善掌控自己的悲痛。她會談到孝全、為他而笑、為他哭泣、畫他的畫像、為他做手工等等……。

【宣教士故事】宣教士夫婦經營茶園——無論多忙,也要敬拜禱告!
種植草莓是非常忙碌的,有時連當地信徒都無法參加聚會,久而久之與主的關係愈來愈遠。這對宣教士夫婦同樣因農活忙碌,但他們卻以敬拜主為中心,不因農忙而放棄敬拜禱告的生活。

【宣教士故事】紀念SIM東亞區先鋒 黃景青醫生——將福音帶進非洲尼日村莊
黃醫生在尼日擔任宣教醫生,將衛生知識和福音真理帶到村莊去,觸及更多的靈魂。2019年,黃醫生安息主懷。他的一生恩上加恩,見證了神如何賜給他勇氣,在一個與福音敵對的環境中,靠神恩、做忠僕,竭力為主爭戰!

25年,她在蘭嶼宣教——達悟語聖經的翻譯者「魏克琳Grace Irene Wakelin」
加拿大籍的魏克琳(Grace Irene Wakelin, 1909-1985)宣教士,忍受艱困的環境,獨自一人在蘭嶼住了25年,學會達悟族語,並翻譯了部分雅美聖經和聖詩。有一本傳記,書名叫《蘭嶼之燈》(A Lamp for Orchid)。

【宣教士故事】從食物看聖經,聖經變得好好吃:「料理」出美好團契!
生於瑞士、在義大利西西里長大的蘇恩惠,1980年受內地會差派來台宣教。她開放家庭,親手作料理接待親友和學生,彼此團契,成為傳遞福音的開始。

【宣教士故事】「在埔心鄉,我們的出現很引人注目」從美國到台灣,他們用這個方式傳福音⇣⇣⇣
身為非亞洲人,我們的出現讓台灣鄉間生活變得更好玩!埔心鄉有20個村,大約有35,000人,其中只有淑靜和我兩個白人,所以我們的出現很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