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士故事】難民孩子說:「我要當心臟科醫生!病患沒錢,我就免費治他!」

在那塊土地上,有許多來自難民背景的孩子、大人們,由於經歷太多,也就更深刻明白生命的可貴,及苦難中的需要,同理心使他們更加體恤人、幫助人,也能夠感受到身邊真心在乎他們的是哪些人。

【宣教士故事】這一袋相片,乘載了多少難民逃難時的痛?

照片與相框,加溫了莉莉宣教士與這戶人家之間的情誼,他們變得如同親人一般,莉莉也被介紹給更多他們一同逃難至此的親戚認識。是啊,他們尊重信仰敬虔的人,尊重那些在他們面前不遮不掩、誠實相待、堅定信仰的人。

【宣教士故事】他心裡所想的,是如何盡己所能,減輕病患的痛苦

在窮困的宣教禾場上,特別是落後的原始部落,醫生不再是地位與榮華富貴的象徵。他們放下祖國薪酬優厚的工作,披上憐憫的白袍,在衛生意識薄弱及醫療設備不完善的環境裡晝夜辛勤工作。

【宣教士故事】在經幡飄揚的國度下,校長說:我想給孩子過聖誕節

在沒有電的深山裡,黑漆漆的夜裡,一群小小孩手裡高舉印有神的話的小夜燈,用不標準的普通話齊聲說:聖誕快樂!

【宣教士故事】那天,難民朋友開口禱告了

疫情穩定後,政府終於放寬了宵禁規定,莉莉宣教士得以徒步來到難民學生們的家裡,繼續教他們英文。

【宣教士故事】短宣隊可能會傷害「宣教士與當地」的信任關係

他們在外面餐館與宣教士當地朋友用餐時—包括店裡的服務生和客人,會大聲地問:『你們有聽過耶穌嗎?』『我跟你說誰是耶穌?』看到這個情況,真的會很難過。

【宣教士故事】母親住院時對我說:你就做你該做的事

宣教並不只是宣教士個人放棄掉在台灣生活的舒適、放棄掉與家人相處的機會,而是宣教士的家人也相對地放棄掉他們本來可以有『家人團聚』的機會。

【宣教士故事】唯有當...農村姐妹能在丈夫面前平起平坐,我才會說:福音救了這地。

當男人坐著吃飯喝酒時,若我願意,可以跟女性一起在一旁撿菜顧孩子。我也很快留意到,語言老師不會教我男性會說的某些話;而我能收集到的傳統故事裡,最常出現的就是出身卑賤的女性,婚後受婆家不公對待的悲慘情節,許多故事更少有男性的角色。

【宣教士故事】太太被迫離開我們,走的時候,還不知何時能相聚

事情進展持續「惡化」,內人後來因為簽證問題被迫離開我和孩子們三個月之久,走的時候,完全不知道何時能相聚,而且我也為了此事多次寫電郵和到訪相關部門,結果完全無濟於事。 在事工上也需要很多忍耐。

越南的跨文化宣教生活 —— 在那,有善良溫暖的人們

當越南人聽到基督教時,第一個反應都是認為這是「外來的宗教」。我會反問:「越南有什麼不是外來的?」連他們寫的文字,越南文也是一位葡萄牙的宣教士發明的。他們的文化是從中國來的,所拜的佛是從印度來的。我還開玩笑的說:「以色列在亞洲,越南也在亞洲,耶穌和越南人都是亞洲人,所以應該要信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