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萬花筒|比多啦A夢更給力的耶穌💪 ✝
文/郭熹瑜 Edwin & Karen Kwok 日本工場植堂事工
(本文取自《萬族萬民103期:關愛受造世界》,訂閱OMF刊物)
談及日本流行文化,可說是各適其適;
不同時期、不同年代、不同年齡層流行的漫畫、動畫、音樂不盡相同。
當被問到在日本如何透過流行文化,引入福音話題時,當下的反應是:「應該沒有可能!」原因之一就是各年齡層喜好的分歧十分明顯,縱使是當下最流行的動漫電影,眾所周知的大熱門話題,但對作品內容一無所知的還是大有人在。其中一種常見的回應是:「喔,那很出名,不過我不是很清楚那作品的內容。」另一個情況是,一時風潮過後,就不再流行。
有鑒於此,筆者嘗試找出長期在大眾間流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日本流行文化,最後筆者發現,超過五十年歷史的多啦A夢可稱是家喻戶曉!筆者自幼在香港成長就看過,筆者的兒子今年十二歲,他的小學階段主要是在日本成長,也十分喜歡觀看《多啦A夢》漫畫、動畫及電影。在日本教會裡,不論是幼童、求學中的青少年、已為人父母的成年人,以及年長者,全都認識多啦A夢。
多啦A夢的其中一個重要主題是「情」:小學生之間的友情,多啦A夢與大雄之間的友情、機械貓與寄住家庭各成員之間的情誼、大雄與家人間的親情。另一個令大人與小孩嚮往的,當然是多啦A夢的法寶(道具)!各式各樣神奇的法寶,為小至日常生活瑣事,大至拯救地球或維持宇宙和平,帶來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法。對宣教士而言,或許我們也會希望只吃一口「翻譯年糕」,便能流暢地運用別國的語言與人溝通,與人深入地分享福音,傳講救恩。
最近發行的《多啦A夢:伴我同行2》在亞洲各地廣受好評。電影中描述的情,特別感動成年觀眾:經歷時間考驗的友情、彼此接納性格軟弱處的愛情、寄望與期望能不負所望的親情。難怪有日本觀眾在影評中寫道:「多啦A夢是能夠令大人流淚,能夠協助教養出溫順小孩的動漫。」
日本文化十分重情,也十分重視關係。關係通常源自兩方面:一是與生俱來的關係,包括民族鄉土關係、親子關係、兄弟姊妹關係;另一種是點點滴滴建立起來的關係,包括朋友關係、戀愛關係等等。人的身份價值有一部分是透過各種關係建構出來的,例如子女的身份、父母或祖父母的身份、朋友的身份、戀人身份、某民族之人民的身份、某組織之成員的身份等等。透過《多啦A夢》能更認識日本人對這些關係的理解及其蘊含的文化價值觀。
多啦A夢作品中反映出兩個與聖經價值觀十分相近的主題:
•無論如何,同行到底的友情
多啦A夢與大雄及他的三位朋友,常經歷各種冒險旅程。不放棄朋友、一同面對困難,不惜代價支援甚至是拯救朋友等,都是經常出現的情節。縱使他們只是小學生,但那種為了朋友而鼓起勇氣堅持到底的精神令人感動,這同時也反映出日本文化中的捨己精神。
約翰福音十五章12至13節:「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這段經文提醒我們要彼此相愛,更提醒我們為朋友捨命之愛的深度。經文更指出主耶穌看我們為朋友。主耶穌為著愛我們的緣故而捨命。
與此同時,多啦A夢其實很清楚大雄本性難移,但總是接納他,幫助他。多啦A夢向觀眾展示出一種「無論如何同行到底」的友情。「你們當剛強壯膽,不要害怕,也不要畏懼他們,因為耶和華―你的神和你同去。他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申三十一6)耶和華―我們的主,必定與我們同行到底的應許,是日本人需要的福音。
•身份價值的認同
大雄是學業成績差、運動不佳,無特殊才能的普通小學生。在電影《伴我同行2》中,成年的大雄在身邊的家人、友人與戀人都接納他的情況下,卻落入了不能接納自己的低落情緒中。這種情況在現代社會中並不罕見。大雄懷疑父母對他的愛,懷疑自己的存在價值。直至他清楚知道自己名字的由來,知道父母對他的寄意,他才重新找到自己的身份價值,重新接納自己。
「因我看你為寶為尊」(賽四十三4)是神對我們身份價值的肯定,這是日本人需要的信息。詩篇一百篇3節也提到:「你們當曉得耶和華是神!我們是他造的,也是屬他的;我們是他的民,也是他草場的羊。」人的身份價值並不取決於外在表現,也不是內在特質,而是在於那位看我們為寶貴的創造主。
雖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多啦A夢,但大部份人都認識多啦A夢的基本內容。甚願大部份人也能認識福音的內容,認識耶穌是那位無論如何也與我們同行到底的主,認識我們真正的價值是來自造我們的主。並且願意接受祂成為我們生命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