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家庭主婦,原來我也可以參與宣教

 

文|呂毓穎(加拿大)

 

我第一次被《宣教日引》吸引,是2017年4~6月那期。當中每天的經文分享和原文解讀吸引了我,因為可以幫助我更認識聖經,於是便開始使用《宣教日引》作為每日靈修,也為未得之民禱告。後來,孩子開學了,我開始忙碌起來,就沒有再繼續看。

第二次我從教會拿到《宣教日引》,是2018年1~3月那期,可能是被封面吸引吧!當我翻閱主題文章〈地極就在美國門前〉時,文中提到加拿大也是「福音門戶城市」,而我居住的地區就有很多來自其他國家的人。

 

看見生活裡的大使命契機

對於像我這樣,一直在家帶孩子的家庭主婦來說,宣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這篇文章讓我知道,即使我無法去到遙遠、環境困難的地方,也可以向未得之民傳福音。

從那時起, 每次我看到其他族群,心裡都會想他/她是未得之民,就會鼓起勇氣向他們傳福音。最高興的是當我有機會遇到《宣教日引》介紹過、我曾為他們禱告的族群,當中有從利比亞來的新移民、5個從事建築勞工的巴勒斯坦穆斯林、來自印度的女保安印度教徒,還有來自越南、阿富汗、約旦、伊拉克和伊朗等地的穆斯林。我從他們的分享中,更了解他們的文化、信仰和各方面的需要,也從中明白到神在這些族群的拯救計畫。

 

將心歸祢,以膝代步

第三次再拿起《宣教日引》,是2018年7~9月那期。這一次,我不打算再停止了。兩個月前,我參加了教會辦的一個門徒訓練課程「以膝代步」,教導我操練禱告的功課。當時報名參加,是因為我在生活中遇到許多挑戰,相信這個禱告訓練可以幫助我。

第一課是學習主禱文。第一節就是把自己的心收拾起來,專注放在神身上:「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第一天的思考分享是:你希望在你的禱告生活中有什麼改變?當時腦海裡想到的是,希望能堅持每天都讀《宣教日引》,並為未得之民禱告。

當晚,我從教會帶回最新一期《宣教日引》。回家後打開一看,馬上被裡面的文章吸引。第一篇看到的是〈不要拒絕任何一個事奉機會〉;跟著第二篇是〈我們只有禱告,也還好我們可以禱告〉。文中提到:禱告的目的不是讓我們充滿得力,或提升事工的能力;禱告就是事奉。

讀完之後我問自己:神是在呼召我每天為《宣教日引》提到的未得之民,

和其中的宣教士禱告嗎?又想:這樣禱告有果效嗎?這些族群離我那麼遠,我每次讀完當天提到的族群資料,為他們禱告後,馬上就忘了他們的名字和地方。

神以當天的靈修經文回應我的疑問:「你們以祈禱幫助我們,好叫許多人為我們謝恩,就是為我們因許多人所得的恩。」(林後1:11)原來保羅很感謝和看重弟兄姊妹為他們的宣教事工代禱,他也體會到禱告的果效,就是許多人因代禱而得著神的恩典。當我讀到這節經文,馬上回應神:「主啊,我願意每天為遠方的宣教士和未得之民禱告。」對我來說,每一個宣教士都是昔日的保羅。

 

我也愛上了讀每一期的文章,謝謝《宣教日引》細心搜索每個未得之民地區和族群,開拓了我的眼界,使我開始看到這世界的需要。每天的禱告使我更加堅定相信上帝的大能,因為每當我想到不可能的時候,上帝就對我說:「在我沒有不可能成就的事。」宣教日引每天的原文靈修解經也幫助我從中得力,對神有更深的認識,認識祂的旨意。

 

開始使用《宣教日引》,每天為一個未得族群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