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宣教小學堂】追溯學生普世宣教運動的源頭-學生點燃宣教運動

追溯學生普世宣教運動的源頭-17世紀的德國大學生 最早在普世宣教運動發揮決定性影響力的運動可以從17世紀的幾位德國大學生開始,七位來自呂貝克(Lübec)的德國年輕人於1628-1632在法國巴黎功讀法學和神學,受到Hugo Grotius啟蒙而開始了自發性學生工作與禱告會,目的就是希望為當時一蹶不振的教會重燃對福音的渴慕

全教會一起認養翻譯約翰福音,讓那邊的人聽見福音

人們在不同經文旁簽名,負責將那段經文翻譯成安諾本島語(安諾本島是西非沿海一座小島,島民尚未擁有自己語言的聖經)。「我們怎能把自己關起門來,研讀我們所深愛的約翰福音,卻對一群從未聽過福音的人無動於衷呢?」

開始選擇一個種族或區域,深入了解、採取行動!

我們期許,世界上每個語言都有自己的聖經,每個族群都有帶門徒的領袖,每個村莊或社區都有教會,每個口語學習者都有口傳聖經,讓福音傳遍世界各地。

耶穌會講多種語言,提醒了我什麼?

若我們了解耶穌正是在多語言的環境下生長、工作和事奉,也會得到很多啟發:對耶穌來說,他最有把握的應是自己的家鄉話(可能是亞蘭語),並至少能閱讀舊約經文希伯來文,也同時能以當時通用的語言來交流(通俗希臘語)。

【宣教書籍】走到比錢更遠的地方——一個台灣家庭離開矽谷優渥生活,搬至火山小島的宣教故事

陳維恩牧師是牧師、宣教士。小時候移民出國,有三個國家的護照,長大後住過最久的地方,卻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原始的小島上。

【宣教小學堂】聽障人士也需要自己的手語聖經——《馬可福音》有俄式手語版了!

2017年十一月,我們的事工夥伴俄羅斯聖經翻譯會(IBT)邀請我參與他們的手語計畫。聽障人士最普遍的溝通媒介是透過肢體,而不是口語或文字;且文字對他們來說,就像另一種外語一樣,特別是對先天失聰的族群。

【宣教小學堂】當他聽見自己母語的聖經經文,他的眼淚嘩嘩而下💓

當我的朋友聽見韃靼語經文時,他的眼淚嘩嘩而下。這個母語的詞彙,深深觸動了他內心最深處。唯有當他們聽見或閱讀自己母語的聖經後,才明白聖經裡的上帝也是他們的上帝。

【宣教書籍】那些年,這樣過——金克宜傳道與先生、孩子們的宣教點滴

金克宜傳道在書中,藉由歷歷如繪的生動故事,分享她與先生、孩子們的宣教點滴——有歡笑、也有心驚膽跳之時。她的三位寶貝孩子也以短篇故事分享,一同在母親的著作上共襄盛舉!

「謝謝你們翻譯聖經!」——願神的話進入更多人心中💌

許多伙伴對聖經翻譯運動的推展和神話語的分發和運用,有所貢獻。我們無法量化聖經翻譯工作觸摸和轉化了多少生命,我們只能代表世界各地數以百萬計的人說句:「感謝你」!

【宣教小學堂】南蘇丹戰火頻生,我們仍要去,用他們的語言翻譯聖經📖

譯經員要進入不同的語境,包括聖經原文、英文、譯經員的母語及當地的語言,找出最適切當地人的翻譯。用當地語言寫的聖經可以改變當地的民族,因神的話語能藉此進入他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