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宣教士故事】福音要傳,主的羊需要餵養。

提起巴拿馬,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巴拿馬運河。一條82公里長的水道,將太平洋和大西洋打通了。這項科技創舉,解決了困難凶險的航海運輸問題,令兩洋之間的海運快速和安全得多。多個航海貨運企業、郵輪,都不惜費用,使用巴拿馬運河。這條運河使巴拿馬成為中南美洲,經濟較穩定繁榮的國家。

【宣教心視野|宣教不是最終目的,敬拜才是!即使不做宣教士,我們仍能做宣教事!】

忘了從哪一課上完後,我就一直在思考,為什麼台灣教會普遍的模式是如此? 放眼全世界,我開始思考:為何一波復興運動開始後,好像看不見下一波?為何復興運動的持續性這麼低?為何復興運動無法持續到下個世代甚至耶穌再來?

【宣教士故事】大力推薦:免費線上看「神學家&宣教士」動畫故事★★★

精彩的系列影集,以動畫講述以下人物故事:喬治慕勒、聖派崔克、馬丁路德、約翰衛斯理、崔蘭軒、耶德遜、海莉塔布曼、約翰班揚、丁道爾、奧古斯丁......

【宣教士故事】如果保羅在這,他會和他們一起開電視「瘋泰劇」!

由於晚上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消遣,我們就一起坐在電視機前面,隨著電視節目而聊著不同的話題,不管是新聞與文化,或是泰劇時間一起投入在劇情發展中。

【宣教士故事】「行動不便,並不能阻礙我宣教」她乘著輪椅服事身心障礙者♡

我曾去巴西和牙買加分別進行各為期兩週的宣教工作。我發現行動不方便並不構成宣教的障礙。經過兩年的禱告,我確定上帝呼召我成為一位跨文化宣教士,而我的工場就在台灣。

【宣教小學堂】你可以這樣支持宣教士:照顧他們的孩子👶

她的女兒和女婿擔任宣教士,她曾親身前往,了解他們的居住環境、認識他們的同工,如今,她更實際透過行動,服事許多第三文化孩子。孩子們會在活動中,嘗試不同國家的生活模式、飲食習慣、交通和說話方式。

【宣教小學堂】神的宣教工作會跨時代完成(以約瑟&中國教會發展為例)

約瑟的故事沒有隨著他的生命流逝。他想望著更美的家鄉,神的應許比埃及一切榮華富貴更珍貴。他停棺在埃及四百三十年,直到以色列民重返迦南地。他的棺木成為一個見證,鼓勵以色列民有一天神會領他們脫離奴役,回到應許之地。

【宣教心視野|小時候我想過長大當醫療人員出去宣教,原來真的有這作法!】

那堂課最後播放了一個影片,我看見那位眼科醫師成為當地人眾所皆知的Dr. Tom,這非常激勵我不只越發認識福音,更要活出耶穌基督的樣式。我心想:「若是神真的呼召我,我盼望能快跑跟隨…。」

【宣教心視野|我的父母是宣教士!但我真正瞭解宣教,是透過這課程】

我真的認識到「跨文化宣教」在國度當中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業!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神所賜給我們的,是大使命和大誡命。以前談到這兩個概念,我無意識中會認為它們是一樣的,但......

【宣教士故事】透過恩典農場,他們有機會從我們這聽見福音!

透過恩典農場,湯雅女士和家人除了從她女兒之外,也有機會從我們這裡聽見福音。湯雅女士開始看見,在事業上跟隨基督如何大大翻轉公司的營運狀況,因此她也對福音更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