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教士故事】謝謝妳,來台灣宣教四十年♡
我來台灣四十年了,在退休之際就像四十年前離開瑞士一樣,情緒起伏很大,也許更大!我獻上禱告,願能好好完成在台灣的事工。

【宣教士故事】「跨文化衝擊,讓我更認識神的心意!」——跨文化教師的心路歷程
2017年我參與華傳實習宣教士計畫,被差派到泰國清邁,和泰國同工在兩所學校及政府村教中文。在異文化中教書,須面對語言表達的挑戰,更要面對不同文化的衝擊。

【宣教士故事】明俊德宣教士(Miss Bertha Smith )
明俊德牧師極力發出懇求,母會政策終於改變,成立美南浸信會台灣差會,挹注人力及資源,從此福音拓植工作全面啟動。

【宣教士故事】馬偕 (George Leslie MacKay)
「寧願燒盡,不願鏽(朽)壞」是馬偕博士的座右銘,而馬偕紀念醫院院徽即是由代表醫療的「紅十字」與「焚而不燬」的圖案所構成。

【宣教士故事】艾得理(David Howard Adeney)
在宣教士艾得理(David Howard Adeney)的鼓勵下,一位受過神學訓練的大學生查大衛,蒙神呼召 ,憑信心成立「校園團契」。

【宣教士故事】約翰‧戈地(John Geddie)
當他在1848年抵達時,這裡沒有一位基督徒;在他1872年離開時,此地沒有一位異教徒。

【宣教士故事】施達德(Charles Thomas Studd)
在中國10多年後,他再赴印度與非洲內陸開荒,成立環球福音會(WEC),至今差會仍在全球積極從事宣教事工。

【宣教士故事】貝蒂‧歐訓(Betty Olsen)
貝蒂‧歐訓在神的感動下,加入美國聯合會,受差遣到越南當宣教護士,在一次北越共黨進攻行動中被俘,於叢林長途跋涉和後來的監禁中,為主殉道。

【宣教士故事】史丹利‧瓊斯(Stanley Jones)
史丹利‧瓊斯是美國衛理公會宣教士,在印度服事66年,致力在不同的跨文化處境中融入基督信仰。

【宣教士故事】榮耀秀教士(Pearl G. Young)
榮教士的中文名字叫「榮耀秀」,意指「美麗的榮耀」。這是她25歲時,內地會給她取的名字。她的一生也正如她的名字一樣,敬虔、聖潔,彰顯神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