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期盼看到,柬埔寨成為宣教士走出去的地方,不再是宣教士來的地方!
◉作者/胡惠強
◉文章出處/《華傳》第61期(2020/1-2月)「變形金邊柬埔寨」,圖片來源
(華傳全名為「華人福音普世差傳會」http://www.gointl.org/ )
曾有訪客說,金邊國際機場不如他們國內一個小城市的火車站。雖說如此,它的發展可算非常迅速。
過去只有幾條國際路線的航空站,已經在短短的十年,內加添了好多國際路線。從機場沿著俄羅斯大道,可直達市中心,途經高聳的樓房和接近飽和的交通系統。為了舒緩日益擁擠的交通,政府已經在主要交叉路建造汽車天橋。有一位柬埔寨朋友以開玩笑的語氣對我說,「金邊沒有交通繁忙時間,因為從早到晚交通擁擠的情況是一樣的!」
柬埔寨是宣教熱點,無數宣教機構在此建立事工。華傳也不例外。華傳是在90年代開始在柬埔寨進行事工。藉著多位宣教士的努力,華傳已經從當年針對華僑的工作,邁入服事本地人(高棉民族)的多元化事工。這也實踐了林安國牧師當年所提出的「僑橋策略」,即是先在華僑當中建立教會,繼而從華僑教會延伸接觸本地民族。雖然「華傳」這稱號有「華味」,但在柬埔寨的華傳早已脫離了「傳統」和許多人的誤解。華傳在柬埔寨的宣教,已經不再是一個只針對華人的事工,柬埔寨的華傳宣教士已經「從華民走向萬民」。
目前華傳在柬埔寨共有六位宣教士,若主許可,接下來會有更多的新兵上陣。因有多位華傳的資深宣教士在柬埔寨,柬埔寨也成了華傳培育新兵的「宣教延展站」。如今的事工共分成三個單位各自運作,以確保事工的多元化和機動化,讓宣教士們可以按照上帝給予他們的託付和恩賜,各自發揮所長,並且按照上帝的旨意,讓華傳在柬埔寨的事工百花齊放,避免事工的僵化與制度化。在工場管理上,我們也鼓勵新兵歸屬在資深宣教士下學習,接受一段時間的督導和觀察。我們相信「大使命」與「大誡命」必須同步進行,也因此華傳現在在柬埔寨的事工可大致分為以下性質:
1. 牧養性質
2. 神學教育性質
3. 普通教育性質
4. 扶貧性質
從內戰的結束到現在,柬埔寨的福音工作已經從「將殘的燈火」急速成長。新一代的柬埔寨福音工作者早已看見,柬埔寨的福音工作必須由當地柬埔寨人承擔。訓練、授權及從旁協助本地信徒去推動福音工作,比外國宣教士去做,有更長遠的果效。按照我的觀察,柬埔寨目前至少有三方面極大的需要:
1.本土的神學教育:
柬埔寨籍的神學家依然缺乏。柬埔寨的神學教育需要有土生土長的當地基督徒作適切的神學反思與實踐,讓福音資訊本色化,得以打破深厚的文化障礙,貫穿進入柬埔寨人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核心。
2.本土穆斯林的事工:
當普世教會放眼阿拉伯國家以及其他回教大國的時候,難免錯失了在柬埔寨的占族。雖然已經有少數機構在他們中間工作,但這群體基督徒的比率極其微少。據我了解,在柬埔寨這個信仰自由的國家裡,並沒有一間屬於這個民族的教會。
3.本土大量湧入的中國人:
根據我的聽聞,有大約二十萬的中國人分佈在柬埔寨。這極大的禾田帶來宣教的契機。更特別的是,其中還有一少數的中國人,是曾經在國內受過神學裝備和有牧會經驗的傳道人,因國內的情況而選擇在國外生活。該如何幫助這些傳道人重返事奉崗位……這想法常盤旋在我腦海中。
柬埔寨曾經有一段時間,骸骨遍滿田野,甚多且極其枯乾(以西結書37:2)。這些骸骨能復活嗎?能!先知的預言(神的話語)和神的氣息要使它們復活,成為「極大的軍隊」(第10節)。我腦海裡期盼看到的影像是,有這麼一天,柬埔寨信徒成為東南亞的宣教大軍,不再是宣教士來的地方,而是宣教士出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