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士故事】當社區的人對她喊著「新冠病毒」,也有當地人站出來保護她

由於新冠肺炎在全球擴散,讓亞洲面孔的莉莉在街上走著,經常被投以特別的關注眼光,有些調皮的男生會對他喊著「新冠病毒」。坐計程車時,司機也會特別關切「你從哪裡來?」

【宣教士故事】蘋果園、咖啡廳和書房-我在日本東北的日子

這是縣內唯一一家基督教書房,30幾年來服事著許多日本居民,有對老夫妻(年約70,80歲),甚至曾開著3-4小時的車子遠道而來,就為了來到這家書房買大字版聖經。

【宣教士故事】難民孩子說:「我要當心臟科醫生!病患沒錢,我就免費治他!」

在那塊土地上,有許多來自難民背景的孩子、大人們,由於經歷太多,也就更深刻明白生命的可貴,及苦難中的需要,同理心使他們更加體恤人、幫助人,也能夠感受到身邊真心在乎他們的是哪些人。

【宣教士故事】這一袋相片,乘載了多少難民逃難時的痛?

照片與相框,加溫了莉莉宣教士與這戶人家之間的情誼,他們變得如同親人一般,莉莉也被介紹給更多他們一同逃難至此的親戚認識。是啊,他們尊重信仰敬虔的人,尊重那些在他們面前不遮不掩、誠實相待、堅定信仰的人。

【宣教士故事】他心裡所想的,是如何盡己所能,減輕病患的痛苦

在窮困的宣教禾場上,特別是落後的原始部落,醫生不再是地位與榮華富貴的象徵。他們放下祖國薪酬優厚的工作,披上憐憫的白袍,在衛生意識薄弱及醫療設備不完善的環境裡晝夜辛勤工作。

【宣教士故事】在經幡飄揚的國度下,校長說:我想給孩子過聖誕節

在沒有電的深山裡,黑漆漆的夜裡,一群小小孩手裡高舉印有神的話的小夜燈,用不標準的普通話齊聲說:聖誕快樂!

【宣教士故事】那天,難民朋友開口禱告了

疫情穩定後,政府終於放寬了宵禁規定,莉莉宣教士得以徒步來到難民學生們的家裡,繼續教他們英文。

【宣教士故事】短宣隊可能會傷害「宣教士與當地」的信任關係

他們在外面餐館與宣教士當地朋友用餐時—包括店裡的服務生和客人,會大聲地問:『你們有聽過耶穌嗎?』『我跟你說誰是耶穌?』看到這個情況,真的會很難過。

【宣教士故事】母親住院時對我說:你就做你該做的事

宣教並不只是宣教士個人放棄掉在台灣生活的舒適、放棄掉與家人相處的機會,而是宣教士的家人也相對地放棄掉他們本來可以有『家人團聚』的機會。

【宣教士故事】唯有當...農村姐妹能在丈夫面前平起平坐,我才會說:福音救了這地。

當男人坐著吃飯喝酒時,若我願意,可以跟女性一起在一旁撿菜顧孩子。我也很快留意到,語言老師不會教我男性會說的某些話;而我能收集到的傳統故事裡,最常出現的就是出身卑賤的女性,婚後受婆家不公對待的悲慘情節,許多故事更少有男性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