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教士故事】基督教東海大學——宣教士播下教育與愛的種子
早期,一批又一批宣教士遠渡重洋,來到基督教大學「東海大學」,播下教育的種子,他們是協助創立系所的重要推手,也是東海精神的形塑者。

【宣教士故事】宣教士回家後,可能會經歷什麼?
重歸的宣教同工可能會出現以下5個不同的表現:1.疏離 2.指責 3.抗拒 4.徹底逃避 5.融入。盼望弟兄姐妹開始留意宣教士重歸的需要。

【宣教士故事】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
戴德生21歲來到中國,勇敢地把僅有的10英鎊存入名為「中國內地會」的新戶頭,建立了中國差會。至戴德生去世時,內地會宣教士從起初24人增至825人。

【宣教書籍】一本書,9位宣教人的故事
靈命日糧最新著作《轉捩點︰平凡人的宣教使命》,收錄9位宣教人的故事,裏頭述說他們如何勇敢地因上帝的榮耀,甘心聽主的差遣,將福音傳出去。

【宣教士故事】耶德遜(Adoniram Judson)
耶德遜年輕時是無神論者,日後卻在緬甸埋下福音種子。他進入緬甸時,沒有一個基督徒,但他離世時,緬甸已有七千多名基督徒。

【宣教士故事】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
威廉‧克里出身貧苦,但上帝卻帶領身為鞋匠學徒的他,在多年以後走上宣教路,成立近代第一個差會,被後人譽為「近代宣教士之父」。

【宣教士故事】亞歷山大‧杜夫(Alexander Duff)
24歲的亞歷山大‧杜夫離開蘇格蘭家鄉,經歷兩次船難方踏上印度,看見社會不公的悲劇源於種姓階級制度,決心興辦貴族子弟的高等教育,轉化價值觀,醞釀社會改革。

【宣教士故事】孫理蓮(Lillian R. Dickson)
台灣第一個立案社福機構「芥菜種會」,由美籍宣教士孫理蓮建立。芥菜種會猶如芥菜種子深深扎根於台灣,至今仍繼續服務這片土地,並未隨著她的逝去而沒落。

【宣教士故事】親岑多夫(Count von Zinzendorf)
「明天有一雙鞋子,我即可動身!」18世紀,莫拉維亞弟兄會如同燎原火,前仆後繼地往世界各地宣教,當中的靈魂人物,非親岑多夫莫屬。

【宣教士故事】大衛.李文斯敦(David Livingstone)
李文斯頓是一名「非洲宣教探險家」,他曾橫跨整個非洲大陸、跋涉無垠沙漠雨林、執筆畫下山川河流,為地理空白的「黑暗大陸」帶來第一手地理資訊。